“乖,要不要吃糖啊?”,“要啊~那就把这个戴上,就戴半个小时,”“戴满时间就给你吃糖!现在跟着我一起,呼——吸——好,再来一次!呼——吸——”这位声音响亮语气严肃却又带着温柔的护士正是带教我们的郑老师,在她面前的这位患者可不是一个小朋友,而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奶奶,她正在想办法给这位老奶奶戴上氧气面罩。
早晨,我们如往常一样跟着老师去做晨间护理,路过一个病房就听见里面传来一些争执声,郑老师就带着我们闻声走过去。大致询问了下情况,原来是这位老奶奶因肺部感染气体交换功能受损,导致体内血氧饱和度太低,根据医嘱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,但患者却怎么都不愿意戴面罩,一给她戴上,她就极为抵抗,嘴里不断呼喊“闷死我了!”,家属和负责的护士都很是着急。郑老师安慰了家属,说:“让我试试吧!”但几次尝试都不成功,患者只要戴上面罩就十分躁动,不停地用手把它摘下来。家属看着心里也很急,都想放弃了,就说:“能不能就算了,母亲她不想戴,就别让她硬戴了。”郑老师回答道:“这可不行,现在你母亲缺氧很严重,体内血氧含量太低,会很危险。她是因为还不适应,等戴上后她会感觉舒服的,我再来想想办法吧!”所以就出现了先前的那一幕“哄小孩”似的话语。这次戴上后,老奶奶终于在郑老师带着微笑的坚定限制下没有再用手摘面罩了,大约戴上1分钟后奶奶就安静且平稳的呼吸了。郑老师随后她叮嘱家属,要是到了半小时患者没什么问题的话就让她戴着吧,不要随意摘掉,否则通气的效果就不好,还说等会她会过来看的,实在不行,可以随时叫她。
站在旁边“观战”的我们都觉得还是老师有办法,连哄带骗般让老奶奶戴上了呼吸面罩。出了病房,郑老师向我们解释:“呼吸机只戴半小时其实起不了多大的作用,要让血氧饱和度达到正常水平,就要戴时间长一点”,“我之所以和那位奶奶说就戴半小时,其实是希望她能逐渐适应这个机器,只要她适应了时间就可以戴长的,况且这位奶奶患有轻度帕金森病,耳朵也不灵敏,而且可能因为缺氧的原因导致她已经有些烦躁了,等缺氧状况稍有改善后她应该就会睡着的。所以我就只能哄哄她,让她能适应面罩并且安静下来,这样治疗才能正常实施。还好,总算成功了!”
老师继续说,作为一名护士,我们应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,正确地判断每一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的需要,要竭尽全力帮助患者,不能一味地满足患者的需求,而忽略了其病情的需要。我也曾在一本书中看过一个故事,一位护士在夜间查房时有个患者说自己呼吸困难难以入睡,恳求护士帮他调高氧流量,一再恳求下,这位护士便为他加大了氧流量,满足了患者当时的需要,却不知患者在第二天却因氧气中毒失去了性命。氧流量的调节,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缺氧程度做决定的,护士必须科学的掌控,不能随意调节。
今天,郑老师的做法是真正做到了一位护士应守的职业道德,我的内心也暗自为老师这个善意的谎言点赞。这是我来到老年科的第二个星期,平日里跟着护士们一起查房或者做晨间护理,也会遇上几个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,以此来维持他们体内的血氧饱和度。大多数情况下,只要调到适当的呼吸频率再加上患者的配合便可正常使用,像这样的患者是第一次见。当然,这件事也让我们知道了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多样性和灵和性。
几天后,当我们再次跟随老师入病房时,那位老奶奶的呼吸机已撤走了,也就是说老奶奶的低氧血症已经纠正了。家属一见到郑老师变连声感谢:“郑老师,多亏了您,不然我母亲还不知道会怎样呢!”老师微微一笑:“都是我们应该做的。”随后郑老师走到患者跟前,笑着说:“奶奶,现在是不是不用戴了呀!”患者看着我们,平和的微笑着,眼里满是开心。
医者仁心,这是每个护理行业的工作者为之奋斗一生的誓言。但若真正做到“仁心”,就应从每个点滴细节做起来。一味纵容满足患者的要求不是真正的“仁”,只有恪守职责,时刻以患者的疾病治疗为出发点,尽力而为,即使是一个善意的谎言,也是对患者最大的“仁”。
作者:徐佳倩